首页

南一女王重度耳光

时间:2024-07-09 06:23:36 作者:诚意十足藏巧思 上海各大高校录取通知书“上新” 浏览量:13168

  中新网上海7月8日电 (记者 许婧)眼下,上海各大高校已陆续开始发放录取通知书。作为考生录取和新生报到入学的重要凭证,录取通知书的收藏意义和纪念价值也因为各种用心设计得以强化。

  “同芯印济乘风破浪”,同济大学8日发布的2024录取通知书,在沿用往年“乘风破浪”的设计主题之外,还创新打造了独具一格的视觉体验,更是为近13000名新同济人送上了一份来自360万年前的神秘礼物。

“同芯印济”——同济大学2024录取通知书内来自360万年前的珍贵礼物。同济大学供图

  录取通知书展开后,正本就是这份珍贵礼物——由特殊材质制作的“同舟共济”校训。这些特殊材质是同济师生于2014年,在中国南海开展深海科学考察时带回来的深海岩芯制作而成,由“决心”号大洋钻探船,在南海4379米的水下下钻370米的海底深处,取出的深海岩芯。岩芯的主要成分是距今约360万年的新近纪沉积物。学校将岩芯经过精细研磨,运用紫外线固化印刷在录取通知书上。

  左右滑动录取通知的透明护封,录取通知书外壳上的“WELCOME ABOARD”“2024”就会呈现出数码频闪效果,可以交替闪现。乘风破浪的校徽以动态形式跃然于纸上,充满着青春与活力。外盒展开后还可以平铺成一张同济建筑地标图,满屏的同济元素勾勒出一份“未来之书”,承载着同济人的“济忆”宝藏。

  华东理工大学2024年本科录取通知书礼盒同日正式“开箱”亮相。据介绍,华理2024年本科录取通知书以“轮转芯连,心系华理”为主题,象征着莘莘学子在时间齿轮的徐徐推动下,相聚于华理,心心相印,代代传承。

7月8日,华东理工大学2024年本科录取通知书礼盒正式“开箱”亮相。华东理工大学供图

  通知书的封面设计引用华理特色的齿轮元素,外形融入华理特色建筑,内圈采用“华东理工大学”二进制编码,环绕着华理英文缩写及校徽。该元素作为关键线索,贯穿通知书整体。通知书背面绘制华理老图书馆插画及“勤奋求实,励志明德”的校训,寄语同学们上下求索、开拓进取、敢为人先。

  华理录取通知书礼盒中还有华容道小游戏——每个方块上刻有汉字与不完整的齿轮图案,需要通过观察布局、推理步骤、移动方块,还原正确的文字与图形。

上海交通大学录取通知书外盒需通过齿轮转盘开启。上海交通大学供图

  上海交通大学2024年本科录取通知书礼盒采用经典紫气东来门外盒,带“密码锁”的齿轮转盘为最大焦点。要打开录取通知书,首先需要解锁这个带“密码锁”的齿轮转盘,当指针从1896顺时针转动到2024时,盒子方可开启。

  礼盒内,还有来自上海交大校长丁奎岭的一封信、校史尺、磁吸式校徽、思源小夜灯、“方块交大”明信片和“盲盒”行李牌等。

  黄铜书签、卡套、明信片……华理录取通知书礼盒内同样有该校师生设计的精致美观、实用悦目的文创周边。镂空金属质感的书签设计精美、做工精湛,浓缩华理标志性建筑,将校园风景装进书中,助力学子开启思绪之门。

  同济录取通知书里的“伴手礼”,则是一本制作精良的《图说同济看得见历史的藏书票》,117张藏书票将同济大学117年历史娓娓道来,书后还留有空白页由新生继续书写,同学们还可以带着它在校园内集章打卡,让这本藏书票成为开启同济之旅的向导。(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中新教育丨查分进行时!多地今起公布2024考研成绩

一袭“战国袍”,这些极具属地特色的文化IP,让游客沉浸式感受历史的魅力,也让提供租赁服装、跟妆拍摄等古装体验一条龙服务的商家跟着收获“大流量”,促进当地文旅融合。

捐发为患病儿童献爱心 湖北一男大学生蓄发2年

彭水是重庆市唯一以苗族为主、全国苗族人口聚居最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是重庆的苗乡、中国的苗乡、世界的苗乡。踩花山节是苗族人民盛大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彭水县都会在蚩尤九黎城举行踩花山节。

政府工作报告关键词之“新质生产力”:一组图带你了解

2024年初春,新疆各口岸仍然延续去年新疆口岸进出口货运量创历史新高这一良好发展态势,处处呈现货物畅通、贸易往来繁盛的场景。

今年北京电动自行车事故量增长12%

因大多数市民的手机账户与支付软件相绑定,一旦受害人的账户在黄某手机上登录后,他便可通过自己的手机在直播软件内购买虚拟币。最后,黄某又通过各大直播软件的直播间寻找虚拟币买家,将以8折左右的价格兑换成直播打赏礼物出售,以此套现获利。

台湾两大外卖平台将合并 专家担心形成市场垄断

中国是多种宗教并存的国家,既有本土道教,也有外来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等,形成了各种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从历史上看,中华文明包容和接纳各种不同宗教。一方面,承认不同宗教信仰的存在,允许宗教的健康活动与发展,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着力引导宗教同中国社会相适应、同中华文化相融合,积极促进宗教本土化。比如,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但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期演化,佛教同中国儒家、道家文化融合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佛教理论。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